隨著我縣城市區(qū)域的不斷拓展,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不斷配套建設,社會對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。為提高我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管理水平,形成標準化、精細化的長效管理機制,防范人為破壞城市市政基礎設施,防止因市政基礎設施缺失或損壞后維修不及時而造成安全隱患。根據(jù)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結合我縣城市管理實際及管理特點,制定以下維護管理巡查制度:
一、基礎數(shù)據(jù)資料收集
市政工程管理站應摸實查清市政基礎設施的基本情況,逐步建立健市政基礎設施檔案。對設施的總量、分布、完好程度做到了如指掌,便于指導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工作,提高管理效率。
具體掌握數(shù)據(jù):
1、道橋設施:市政道路數(shù)量、長度、道路面積及完好程度、人行道數(shù)量、面積完好程度;城市橋梁數(shù)量、面積;河提及護欄完好程度。
2、排水設施:特別是特殊路段、片區(qū)的排水現(xiàn)狀,井蓋分布及完好程度。
二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或巡查
1、道路:
1.1 車行道
定期檢查城市道路路面破損情況(主要檢查是否存在坑凼、有無明顯沉陷、網(wǎng)裂、唧泥、縫料散失,砼板塊松動,過街管槽情況(蓋板高差是否大于2CM、板邊是否破損無修補、有無發(fā)生結構性破損或蓋板斷裂)
井座有無明顯沉陷。
1.2 人行道
人行道是否存在坑凼、沉陷、拱起,人行道磚面材是否缺損、錯位、松動,路沿石是否錯臺、缺損、傾斜、移位,在建道路是否按要求鋪設無障礙設施(如盲道要連續(xù),在行進盲道的起點、終點及轉彎處應設圓點形盲道磚等)。
檢查井與相鄰路面是否有明顯錯臺。
車輛隔離樁(墩)是否完好,是否擺放有序。
護欄是否有松脫,彎曲現(xiàn)象。
無混凝土殘樁、鋼筋等施工殘留物及廢棄樹池。
2、定期對排水設施進行檢查,主要檢查內容為:污水是否外溢(支管通暢)、檢查井、雨水井淤積是否大于5CM、井蓋有無缺失、破損或坍塌現(xiàn)象。
3、橋梁
3.1 橋面是否平整完好,有無明顯裂紋、坑凼。
3.2 人行道同道路1.2。
3.3 欄桿或護欄有無松動錯位,構件是否完好。
3.4 伸縮縫是否平整、直順,是否有雜物堵塞。
3.5 墩臺表面是否有破損、露筋現(xiàn)象。
3.6 橋面泄水孔、排水管是否完好暢通,橋體有無牛皮癬及污穢,是否清潔,橋名牌、標志標牌是否完好干凈,安裝牢固。
三、檢(巡)查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處理
1、巡查人員對于在巡查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應及時上報縣市政設施管理所。發(fā)現(xiàn)當時應立即設置警示標志。
2、水箅、井蓋等缺失或損壞維修由產(chǎn)權部門或管理部門負責,巡查人員應督促責任單位在接到通知當天及時修復或更換。
3、車行道的修復時限,一類道路2日內修復,二、三類道路對存在安全隱患,影響行人、車輛安全的2日內修復,其余病害在4日內修復,巡查人員應對施工單位的現(xiàn)場進行監(jiān)督管理。
4、人行道的修復時限,零星損壞的由市政工人即日發(fā)現(xiàn)即日處理,大面積損壞的由所上安排市政施工隊5天內全部修復。補換人行道磚的材質、外觀、尺寸、色調于周邊磚基本保持一致。
5、對存在堵塞的排污渠道或排水井進行及時排污處理,保持暢通無阻?!?/span>